被引排行
日本社区治理的模式、理念与结构——以混合型模式为中心的分析
卢学晖;国际上社区治理有政府主导型、自治型、混合型三种模式。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是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而混合型治理模式是我国从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向自治型治理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日本作为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的代表国家,其社区治理经历了形成时期、官办化时期、被禁时期、恢复时期和自主时期,确立了准自治原则、民主原则、自律原则和服务原则,社区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型模式转变为混合型模式,其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背景与中国有众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历程及相关经验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自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我国在社区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构建居民自治的社区文化、厘清政府与自治组织的职能边界、建立多元化的组织参与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自治。
日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匡远配;汪三贵;日本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是很大的,日本财政支农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本文介绍日本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特点,从中总结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及其启示
顾天安;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到60年代得到迅速普及,广大农民被纳入到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进入了“国民皆保险”的时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保险制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过程中,加速了农村老龄化速度,农村养老保险负担日益沉重。这种制度受到了现实的挑战,甚至面临着比城市更加严峻的问题。在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日本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
姜文清“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姜文清一、对“物哀”论与“物哀”文艺表现的概述“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在日常生活及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中,外在物象和主体内在情感意绪相融合,而生成的“情...
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
李卓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卓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到现代文明社会之前,被压迫、被奴役可以说是妇女的共同命运。但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因其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对妇女的压迫和奴役的程度与方式...
日本“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及其启示
邓志锋;日本"行政相谈"和"苦情"制度是综合性很强的行政监督救济制度,在日本很有影响,本文仔细分析了这一制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中得出一些启发,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和救济机制。
日本劳务派遣制度改革及其问题
平力群;以1999年《劳务派遣法》修订为分界点,日本劳务派遣制度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从1985年该法的制定到1999年对该法修订之前,日本政府通过对西方模式的劳务派遣制度的"扬弃",使日本型劳务派遣制度补充了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不足,帮助企业解决了对专业人员临时需求的问题。改革后的劳务派遣制度由于与"日本型经济体制"缺乏必要的"契合",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所暴露的制度性问题为日本劳务派遣制度的改革方向敲响了警钟。
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
小松和彦;王铁军;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轨迹和历史作用。妖怪文化大体可分为事件性妖怪、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和造型化的妖怪:事件性妖怪即事件性或现象性的妖怪,如"洗小豆"、"倒天狗"等;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即为不能解释或控制超自然存在的妖怪,人们将其人格化后,使"妖怪文化"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造型化妖怪,即将妖怪做可能化处理,使妖怪形象化,具有固定化的模式,日益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妖怪文化丰富了日本文化的种类,"妖怪"这一文化元素渗透到了日本文学、美术、戏剧、装饰、影视等等领域。因此,通过研究和探讨日本妖怪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有深刻意义的。
日本数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裴桂芬;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货币政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贴现率和隔夜拆借利率不断降低,1999年3月至2000年8月间甚至实施了零利率政策,依然没有使日本经济走出萧条,反而出现了通货紧缩,流动性陷阱预示常规货币政策已经无能无力;同时,90年代的系列紧急经济对策已经使日本政府债台高筑,财政政策几乎没有政策空间。因此,在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日本中央银行放弃传统的价格宽松型货币政策,改为数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即操作目标从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转化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通过不断提高央行购买国债的额度增加商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扩大流动性,以期达到降低利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和投资、稳定金融体系和扩大经济增长预期及政策持续效果,并最终消除通货紧缩。从实施情况看,部分效果是显著的,而部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客观全面分析和评价日本这一特殊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