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日本泡沫经济研究文献综述:1993-2010
郑秀君;陈建安;本文搜集了大部分中文、日语文献,力图对"日本泡沫经济"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中文文献主要从泡沫经济的成因、影响、启示等角度,整理现有文献的观点;日语文献在总结学术界研究特点基础上,介绍了几种代表性观点。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还存在分歧,笔者论述了三木谷良一(1998)观点的合理性。希望为研究金融危机的学者提供参考。
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
小松和彦;王铁军;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轨迹和历史作用。妖怪文化大体可分为事件性妖怪、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和造型化的妖怪:事件性妖怪即事件性或现象性的妖怪,如"洗小豆"、"倒天狗"等;超自然性存在的妖怪即为不能解释或控制超自然存在的妖怪,人们将其人格化后,使"妖怪文化"有了划时代的意义;造型化妖怪,即将妖怪做可能化处理,使妖怪形象化,具有固定化的模式,日益成为大众娱乐的对象。妖怪文化丰富了日本文化的种类,"妖怪"这一文化元素渗透到了日本文学、美术、戏剧、装饰、影视等等领域。因此,通过研究和探讨日本妖怪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有深刻意义的。
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王晶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辽宁大学外语系王晶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以明治维新为契机,日本的近代化有了飞速的发展。明治维新的发生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有其必然的客观前提的。其中包括人的因素、经济的因素,意识形态上的因素和国际环...
“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
姜文清“物哀”与“物感”———中日文艺审美观念比较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姜文清一、对“物哀”论与“物哀”文艺表现的概述“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其基本的含义是:在日常生活及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中,外在物象和主体内在情感意绪相融合,而生成的“情...
日本社区治理的模式、理念与结构——以混合型模式为中心的分析
卢学晖;国际上社区治理有政府主导型、自治型、混合型三种模式。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是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而混合型治理模式是我国从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向自治型治理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和现实选择。日本作为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的代表国家,其社区治理经历了形成时期、官办化时期、被禁时期、恢复时期和自主时期,确立了准自治原则、民主原则、自律原则和服务原则,社区治理模式由政府主导型模式转变为混合型模式,其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型背景与中国有众多相似之处,因此日本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历程及相关经验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社区自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我国在社区治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构建居民自治的社区文化、厘清政府与自治组织的职能边界、建立多元化的组织参与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自治。
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
李卓日本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李卓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到现代文明社会之前,被压迫、被奴役可以说是妇女的共同命运。但是,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因其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对妇女的压迫和奴役的程度与方式...
夏目漱石的《心》与个人主义精神
赤羽学,刘立善夏目漱石认为,日本由西方引进的个人主义,使人赢得了个人自由与独立,但其副作用是极易使人心走向极端利己。《心》的主人公“先生”体验了因金钱、“自己本位”、恋爱强迫人变为利己主义者的恐怖。漱石预见到未来的日本个人主义必然盛行,就其可怕的副作用,他向后人发出了警告。由此看来,《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研究
王铁军;甲午战争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两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不久,日本的学术界就开始了对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其间,经过近百年几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从战前战后的研究的方法、方向、学术成就上看,战前和战后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拟从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甲午战争研究史的分析中,整理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的特点、倾向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分析当今研究的学术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试析日本“无缘社会”的文化根源
娄雨婷;家庭羁绊不断弱化,地域意识渐趋淡薄,社会关系走向冷漠,孤独占据着人间主流,这是当今日本"无缘社会"的真实写照。从客观角度讲,日本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与城市化的飞速进展、经济全球化与西方观念的影响以及IT技术的产业化直接导致并不断加剧了日本社会的"无缘化"。然而,如果从"以死为美"的生死观、"物哀"、家意识淡薄、集团稻作文化传统观念的沦陷以及耻感文化与文化融合性等文化根源来分析的话,日本"无缘社会"的到来似乎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及其启示
顾天安;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到60年代得到迅速普及,广大农民被纳入到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中,进入了“国民皆保险”的时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保险制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市流动过程中,加速了农村老龄化速度,农村养老保险负担日益沉重。这种制度受到了现实的挑战,甚至面临着比城市更加严峻的问题。在我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日本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