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9 | 17 | 41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本文搜集了大部分中文、日语文献,力图对"日本泡沫经济"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中文文献主要从泡沫经济的成因、影响、启示等角度,整理现有文献的观点;日语文献在总结学术界研究特点基础上,介绍了几种代表性观点。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还存在分歧,笔者论述了三木谷良一(1998)观点的合理性。希望为研究金融危机的学者提供参考。
Abstract:①鹿朋:《产业升级视角下日本泡沫经济反思》,《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4期,13-17页。
②陆敬华:《从金融政策看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国际观察》,1994年第4期,22-25页。
③周林薇:《从日本股市暴跌看泡沫经济的特征》,《世界经济》,1993年第2期,66-71页。
④刘炼:《从现代通货膨胀看日本泡沫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93年第6期,46-48页。
⑤李小牧:《对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思考》,《国际金融研究》,1997年第7期,28-32页。
⑥王雪峰:《房地产泡沫和金融不安全》,《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3期,25-29页。
⑦黄正新:《关于泡沫经济及其测度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期,73-77页。
⑧成十:《美国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析》,《学术界》,2008年第5期,642-652页。
⑨王雪峰:《国外有关资产泡沫理论的新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48-52页。
⑩边恕:《凯恩斯“流动陷阱”理论与日本泡沫经济》,《日本研究》,2004年第1期,1-5页。
吴学文、张威:《论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政策的失误》,《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第6期,21-24页。
(美)凯塞·沃尔夫:《英如何诱导了日本的泡沫经济和银行危机》,《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第2期,50-60页。
何良桥:《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银行业》,《国际金融研究》,1993年第8期,23-25页。
王志文、刘卫江、彭洁:《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日本经验所作的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4期,31-34页。
阎晓丽、王志霞:《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金融的处境及改革》,《日本问题研究》,2000年第4期,30-32页。
李玉潭、高宝安:《泡沫经济破灭前后日本银企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及其功效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5期,1-6页。
向寿一:《泡沫经济时期和复合箫条时期的银行行为》,《财经问题研究》,1993年第12期,40-42页。
安辉、唐绍祥:《泡沫经济与当代金融危机关系及其启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4期,40-44页。
刘明兴、罗俊伟:《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经济学家》,2000年第4期,105-110页。
刘姝威:《泡沫经济与日本的银行——日本樱花银行的教训》,《新金融》,1998年第5期,25-26页。
刘敏:《泡沫经济与日本经济政策分析》,《亚太经济》,2004年第1期,23-25页。
赵旭梅:《日本泡沫沫经济”的产生与崩溃》,《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121-127页。
吴涛:《日本泡沫经济评析》,《日本学刊》,1993年第3期,105-116页。
李龙云:《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经济衰退与1994年展望》,《日本学刊》,1994年第2期,13-20页。
鹿朋:《日本“泡沫经济”文献述评与研究新视角》,《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69-72页。
童适平:《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金融基础》,《世界经济文汇》,1994年第2期,32-37页。
马文秀、马秀英:《日本的金融自由化与泡沫经济膨胀》,《日本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13-17页。
丛屹:《日本地价“泡沫”与金融扩张的恶性循环机理分析及对我国的借鉴》,《日本研究》,1999年第1期,1-5页。
李小牧、陈红蕾:《日本金融与泡沫经济》,《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7年第4期,18-21页。
李众敏:《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12期,55-59页。
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与金融改革》,《金融研究》,1998年第6期,1-4页。
秦德安:《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诱因分析》,《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年第7期,46-48页。
谢芳:《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第2期,1-4页。
郑海航:《日本泡沫经济考察》,《中国工业经济》,1993年第12期,57-63页。
杜军:《日本泡沫经济形成机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肖琦:《日本泡沫经济制度性原因分析及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第1期,11-15页。
解保华:《美国“金融海啸”与日本“泡沫危机”的比较及启示》,《经济管理》,2009年第4期,16-20页。日本泡沫经济研究文献综述:1993-201.0
乌炀丹丹:《引发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因素及其启示》,《日本研究》,2007年第3期,27-33页。
黄正新:《关于泡沫经济及其测度的几个理论问题》,《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于辉:《日本泡沫经济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段玉彬:《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因素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聂倩倩:《日本、台湾(地区)资产泡沫破灭后实体经济走势差异的比较研究——兼析对中国大陆的启示》,复旦大学,2008年。
李跃军:《轮日本泡沫经济》,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戴金平:《主银行制度与日本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2期,58-63页。
包小忠:《再论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金融机制及其制度过程》,《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4期,15-20页。
陈建安:《日本的产业政策与企业行为》,《日本学刊》,2007年第5期,69-83页。
奥村洋彦(日)著:《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北京。
刘宪:《非生产性资产泡沫与日本经济增长—对日本房地产泡沫的重新诠释》,《日本研究》,2010年第3期,24-28页。
詹向阳:《防患于未然避免泡沫经济的形成于破灭——日本经济盛衰对中国的启示》,《金融论坛》,2010年第12期,8-10页。
张见、刘力臻:《日元升值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5期,28-34页。
王宇:《日本泡沫经济生成与破灭的故事》,《中国金融》,96页。
孙立坚:《日本的泡沫经济会在中国重演吗》,《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24期,35页。
杜艺中:《日本泡沫经济的在回顾与启示》,《金融与经济》,2010年第4期,66-70页。
于辉:《日本泡沫经济分析》,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郑良芳:《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说起——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问题的研究》,《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6-9页。
王怀民:《日本“泡沫经济”的起因与破灭》,《经济经纬》,1998年第2期,27-31页。
陈江生:《“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分析》,《世界经济》,1996年第3期,39-43页。
袁钢明:《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兼论日元升值的正面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7期,29-34页。
金嘉欣:《美日低利率政策与资产价格泡沫关系分析》,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黄成业:《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司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泡沫研究———基于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剖析》,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肖崎:《日本泡沫经济制度性原因分析与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第1期,33—38页。
冯维江、何帆:《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起源和崩溃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世界经济》,2008年第1期,22—26页。
雷鸣:《美国“次货危机”与日本“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折》,《现代日本经济》,2008年第1期,30-34页。
长谷川勉:《金融自由化、泡沫经济以及经济低迷信用组合的发展历程》,全国信用中央协会,2009年,第50-52页。
村上和光:《泡沫经济的崩溃与景气变动过程--现代日本资本主义的景气变动》,《金泽大学经济论集》3-91,2009-03-30。
芝田耕太郎、岩田智:《关于大城市和地方城市间经济差距扩大的考察:以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地价分析为中心》,《综合政策》6(1),17-26,2004年9月30日。
岛津秀典:《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金融机构倒闭、财政危机及其政策应对(上)》,《三重大学法经论丛》20(2),A41-A87,2003年02月28日。
林华生:《日本的泡沫经济与亚洲再生》,《亚洲太平洋研究》2,2000年,153-164。
芝田耕太郎、山田均:《泡沫经济崩溃前后的房地产和不良债权问题》,《证券经济学年报》,(33)39-44,1998年5月。
基本信息:
DOI:10.16496/j.cnki.rbyj.2011.01.013
中图分类号:F131.3
引用信息:
[1]郑秀君,陈建安.日本泡沫经济研究文献综述:1993-2010[J].日本研究,2011,No.136(01):33-39.DOI:10.16496/j.cnki.rbyj.2011.01.013.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