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再思考

    冯昭奎;

    200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不正常局面,促使中日两国很多有识之士进行深入思考,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出现了“政冷思热”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中日关系的5个“温差”,认为中日关系不正常的负面影响还在日益显现,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且提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正面临5个方面的严肃考验,而实现两国首脑互访,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再次正常化”的标志。

    2006年02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从“市场化”到“组织化”——对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经验的历史考察

    雷鸣;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历史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文中首次提出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的四阶段说,即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是由战间期、战时统制期、战后改革期和战后复兴期四个历史时期所共同组成;同时,在梳理既往研究和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对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框架;在对日本战后经济体制性质的认识上本文亦首次提出“组织化”的提法,即存在于政府、财界、企业、银行间的“组织化”才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特征。

    2006年02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产权缺失与日本风险资本发展的路径

    尹国俊;

    产权缺失是日本风险资本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造成产权缺失的原因是日本所特有的一系列制度问题,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制度问题愈加突出。所以,日本为打破当前风险资本的停滞均衡,实现向发展均衡的转变,就必须进行以确立完整私人产权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制度变迁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克服路径依赖问题。

    2006年02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的新变革

    唐宁;

    2006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旧机动车流通政策课题与日本的经验

    盐地洋;

    本文以中国旧机动车流通政策,尤其是以2004年9月出台的《中国旧机动车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版)为研究对象,从日本旧机动车政策和经验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政策以及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现状和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中国旧机动车交易发展的可行性,发展方向以及对策。

    2006年02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日本的法人资本体系

    孙世春;

    法人资本所有制并非是日本资本主义特有的企业组织形态和市场组织体系,但日本的法人资本所有制却是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制度完备、体制完善、体系完整、机制运作最有效的国家,战后日本的经济制度从家族资本主义演进成法人资本主义后,以银行为中心,以法人为主体的企业组织形态便逐渐建立起了多层次、环绕型、系列化的法人资本体系。战后以来,日本的法人资本体系曾以独特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剧变,日本的法人资本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体系链条出现了明显的松动,旧体系趋于瓦解。旧体系的瓦解并不意味着法人资本体系的终结,目前,日本正以一种新的体系模式变革着旧的法人资本体系。

    2006年02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循环经济探析

    范连颖;卢欣;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使日本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处理问题成为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国内环境问题之一。将废弃物再资源化、走循环经济道路成为日本的必然选择。日本循环经济具有以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依靠官、产、学共同努力、法律保障、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雄厚经济技术基础支持、环境教育辅助、政府表率等特点。日本循环经济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实现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仍然存在的废弃物非法丢弃行为延缓了日本循环经济发展过程。

    2006年02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从东盟·日本·中国的视角浅析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

    杨立国;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盟各国认识到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弊端以及开展货币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大国日本也因日美元汇率的急剧变动给其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转变了原本消极的态度,正在积极支持和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亚洲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亚元”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2006年02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城市景观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凌强;

    长期以来,日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发展城市景观建设。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对城市景观建设提出新要求。为此,日本政府通过采取制定法律、成立专门政府机构、制定城市景观建设指导手册、对城市景观引入评价制度等措施,重点对城市道路、城市空间、水体景观、历史建筑等进行整顿,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日本发展城市景观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及借鉴作用。

    2006年02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张志坤;关亚新;李劲为;

    本文以最新的调查资料,真实地叙述了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的历史过程。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且表明,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侨民带来极大的祸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反思战争,珍惜和平!这就是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的历史回声。

    2006年02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玛利亚·路斯号事件与中日关系

    王铁军;

    本文以1872年7月发生在东京湾的玛利亚.路斯号事件为线索,探讨在救助中国劳工的活动中所呈现的中日关系模式,阐明了在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前的中日关系的倾向和特点。

    2006年02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战后日朝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林晓光;周彦;

    战后以来,日朝关系一直处于无邦交的非正常状态,1965年《日韩关系条约》签定,日本政府承认韩国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实际上关闭了日朝官方交往的大门。198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日朝关系也逐渐解冻,开始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过大,虽然多次会谈,仍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进入21世纪,日本首相2次访朝,日朝关系有所进展。但日朝关系能否迅速走向正常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受到美朝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制约。

    2006年02期 6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亚洲历史史料研究中心

    王铁军;

    2006年02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宫泽贤治文学作品的“他人本位”精神

    伊藤真一郎;刘立善;

    宫泽贤治将文学、科学和信仰调和到自己的个性当中,形成了偶像化,他的作品是“自他”未分的一元论精神培育出来的感性表现。宫泽对待他人采取的是被动的“他人本位”的个性立场;志贺直哉则立足彻底的“自己本位”的个性立场。如此特色表现于宫泽的《泉边人家》、《十六日》、《花坛工作》和志贺的《某晨》、《去网走》等作品中。

    2006年02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志贺直哉的文学观与忏悔意识

    刘立善;

    志贺直哉是一个重视精神卫生的作家。志贺笔下的典型人物谦作是其代言人。谦作认为,生理要求和精神要求构成人真实的矛盾生活,使人的内心处于紧张状态。如果人有“罪”则忏悔,二者对立消失,内心则变得乏力。至于面对忏悔造成的精神伤害,人应学习大自然,扩宽胸怀,以高度的精神修养来宽恕伦理禁忌,惟此才能营造出共生的和谐人生。

    2006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主义的平面描写

    刘立善;

    2006年02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日本当代文学的忧郁性

    黄志杰;

    本文以大江健三郎、渡边淳一、村上春树为例,探讨了日本当代文学的忧郁特征,并指出这种忧郁表现在三个方面:再现人的困境中的骚动和不安、自我的损毁与人性的残缺、死亡中的虚无感。

    2006年02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文学与西班牙文学

    刘立善;

    2006年02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学与近世日本人的文化认同

    向卿;

    国学是近世前期日本中心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同时又彻底摆脱了日本主义以宋学为理论依据的局限。它以复古(发现日本)和排斥儒佛(排斥他者)的方法,从主情主义和纯神道的立场出发,通过以物哀、神道思想为主体内容的“大和魂”的发现和创造,完成了近世日本人文化同质性的理论建。国学代表了18世纪文化民族主义的最高水平,标志着日本文化主体地位的确立。

    2006年02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法、德等国刑法对日本近代刑法发展的影响

    张淼;徐辉;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刑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外国刑法的影响。其中中国、法国和德国刑法都对当时日本刑法典的制订产生了影响,但三者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具有很大的不同。反映出刑法发展不仅要受到外米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受内部因素的支配。这三者的不同作用方式,体现出日本刑法在不同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差异。

    2006年02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创办日期:1972年
主管部门:辽宁大学
主办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编辑出版:《日本研究》编辑部
杂志主编:余淼杰
杂志刊期:季 刊

国内发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辽宁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政编码:110136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27/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048
订 购: 《日本研究》编辑部
电 话: 024-62202254
传 真: 024-62202253
Email:japanstudies1972@126.com

访问量:9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