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

    刘昌黎;

    2004年,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持续,中国贸易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进入2005年后,中日贸易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明显下降了。与此同时,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贸易迅速发展,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经济来说,“中国特需”更成为推动其复苏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中日贸易仍存在着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未彻底改变垂直分工的状态、中日贸易的利益不均衡、日资企业主导中日贸易、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势头扩大和中日政治关系冷影响中日贸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6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民间交流

    刘红;

    进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东亚地区两个大国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缺乏象欧盟的“法、德”那样的紧密合作。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在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困境之时,中日民间交流无疑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进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2006年01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汽车产业与日本的经营

    铃木一道;

    以沈阳为中心的中国东北地区,是近年来代表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的主要工业地带,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祥地。中国不仅汽车市场潜力巨大,而且综合有效需求市场潜力也很大。未来的中国不仅会成为“世界工厂”,也会成为“世界市场”。对中国而言,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是以模仿式的雁型经济发展模式,而应该是孵化型和贸易依托型。还必须以自己的力量开发制造自己的汽车,并以自己的力量开拓汽车销售市场。当务之急,更要研发环保型汽车。以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为三大支柱的日本式经营,是相互紧密结合的整体,并由此派生出了集团化经营的特点。今后,日本的汽车产业将继续创新经营管理秘诀和提供新的技术。

    2006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本的新兴产业战略

    唐宁;

    2006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日关系现状与两国媒体的作用

    鲁义;

    本文就目前中日关系恶化的几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着重分析了中日两国的新闻媒体,尤其是日本新闻媒体的中日关系报道,并指出了新闻媒体应尊重事实,全面、客观地报道,不仅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最基本职责,也应是推动和改善中日两国民众相互认识,进而改善中日关系的桥梁。

    2006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幕府与“黑船事件”

    王铁军;

    2006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日民间社会保障合作研究前景展望

    秦岭;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而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一系列特殊或共同问题。因此,两国民间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对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领域和研究机遇三个方面对中日民间社会保障合作研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以此引致中日两国社会保障同行们的回应。

    2006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东北亚跨文化认同的前景、问题及其应对

    焦润明;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持续发展,有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认同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心在亚太,而亚太的经济中心又在东北亚。因此,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推动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跨文化认同这一概念入手,讨论了东北亚跨文化认同在地缘上、传统上的优势以及现实可能性,提出了克服东北亚跨文化认同面临的障碍的途径及其方法。

    2006年01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

    高洪;

    日本正在急速走向全球意义的“政治大国”。对此,本文着重思考主导日本政治变化的精神动力,提出“民族保守主义”概念,用以解析当今日本政坛上的主流政治意识,既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与相关学术批评进行商榷。

    2006年01期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政界的“小泉现象”

    邵建国;

    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后的执政风格是高喊改革口号,对内攻击慎重改革派;对外不惜恶化与近邻国家的关系,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种黑白分明,专攻一点的执政风格赢得了对现状不满的日本国民的高支持率,使得小泉内阁的政客们争相仿效,日本政界俨然出现了一种“小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帮助小泉内阁顺利地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还使后小泉的继承者需要按照小泉的政治路线走下去。因此小泉的对内右倾保守主义改革、对外强硬外交路线势必还会继续。就中日关系来说,我们需要警惕日本政治家借机煽动反华民族主义情绪。

    2006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二重外交”

    王铁军;

    2006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与日本银行公司治理

    孙丽;刘洪钟;

    日本的银行一向以规模宏大而著称于世,泡沫经济破灭前的1990年,世界前10大商业银行中日本独占9席,傲视全球。那么,是怎样的一种组织和制度安排来保证这些庞然大物的效率呢?日本银行业又是一种怎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呢?本文以企业文化及企业组织对日本银行的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中心加以论述。

    2006年01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自然主义的平面描写

    刘立善;

    2006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内容产业发展分析

    孙国庆;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制造、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内容产业出现了崭新的形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本将其传统的内容产品同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近年来实现了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国内外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于内容产业代表了当代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兼具产业经济及文化传播的双重功能的特点,日本政府将发展内容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内容产业的发展。

    2006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日韩老年福利比较及其启示

    刘袁平;

    随着世界范围的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的福利问题已经成为热点。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中国面对巨大的老龄化压力。本文通过对社会背景、传统文化与中国相似的日本和韩国在养老保险、老年医疗和老年福利各个方面的比较,为中国的老年福利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力求寻求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福利之路。

    2006年0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论夏目漱石对白桦派作家的文学影响

    西垣勤;

    具有强烈社会意识的夏目漱石,在其创作中重点关注阶级社会中的上流阶级和中流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一阶级的代表是白桦派的青年作家。白桦派作家尊敬漱石的人格与文格,并受其影响,但白桦派作家对漱石流露作品中严肃批判现实的主体意识,并未充分理解与认可,从而凸显了白桦派理想主义的天真性。

    2006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泉镜花的独特浪漫主义风格

    张晓宁;

    泉镜花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以独特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对日本近代文学影响深远。但在其有生之年,却被视为“非主流”作家备受冷落。近30多年来,日本文学界对泉镜花的文学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充分肯定了泉镜花以独特的浪漫主义文学对日本近代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并确认其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超越了时代的”杰出作家。

    2006年01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川端康成文学的美韵风格

    于丽萍;

    川端康成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他把传统的自然描写与现代的心理刻画融为一体,在东西方文化的接合部独辟蹊径,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的美韵风格。川端康成文学具有独特魅力,其影响超越了日本国界,并对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启示作用。

    2006年01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日本文学与美国文学

    刘立善;

    2006年01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日本的比较文明研究轨迹

    周颂伦;

    在文明单位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历史结构的变迁,并对普遍的价值体系进行勾勒与评价,是日本的文明学者对比较文明学的定位。日本的比较文明的研究是从独善独尊的孤芳自赏状态清醒后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经过山本新、梅棹忠夫和伊东俊太郎先驱者的努力,现在已成长为一门备受学人们关注的学问体系。其中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国学者予以关注和评价。

    2006年01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比较研究:中日两国留学交流的现状与课题

    崔世广;

    中日两国的留学交流不仅对各自的社会发展,而且对两国关系以及东亚地区繁荣和稳定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试图从国家战略、高等教会、社会文化三个层次对中日两国的留学制度、留学生的派遣接受以及留学生的现状等进行有益的比较性探索。

    2006年01期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从经济赶超到“赶超后”日本的经验与教训——评徐平《对日本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考察与研究》

    金明善;

    2006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创办日期:1972年
主管部门:辽宁大学
主办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编辑出版:《日本研究》编辑部
杂志主编:余淼杰
杂志刊期:季 刊

国内发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辽宁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政编码:110136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27/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048
订 购: 《日本研究》编辑部
电 话: 024-62202254
传 真: 024-62202253
Email:japanstudies1972@126.com

访问量:9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