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立峰;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众所周知的。考其原因,不能不说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二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迅速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使其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然而,在以发展军国主义为核心的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旧政治体制下,仍然采取国家统制经济的形式,要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不可能的。历史已经证明,日本
1987年0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白成琦;
<正> 战后日本现代企业家的崛起,曾对企业的大发展和现代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善于开拓企业的新局面,创造了许多“奇迹”。因此,深入研究日本现代企业家迅速成长的历程及其具体历史条件,借鉴其可取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家的迅速成长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7年04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光根;
<正>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交通运输是确保正常的社会生产和流通以及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社会经济的动脉。公路是汽车运输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交通设施。不仅如此,公路又是人们行走的最基本的空间、生活环境的空间、城市防灾的空间和容纳城市一些基础设施的空间。
1987年04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经长达五年的准备,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于1987年5月21日在京都市正式成立,由著名学者、前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梅原猛任所长。该中心目前设有管理部、研究部,拟在不久的将来增设情报管理部,以便加强国家与国家间、学校与学校问的日本文化研究,同时为世界各国的日本研究部门提供研究信息和协助。同年11月,受梅原猛所长委托,该中心教官村井康彦教授专程来华,向我国有关日本研究部门介绍了
1987年0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麦丽臣;
<正> 日本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需要“以进养出”,即有选择的进口必要的原料和燃料,加工成产品之后再出口。战后,日本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保护本国的新兴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采取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加之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以及世界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相继出现,使日本的产业和贸易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日本为了缓解与欧美各国的贸易摩擦和满足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日本政府把
1987年04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四志;
<正> 日本素以“贸易立国”见称。对外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战后,日本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需要,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以下简称政策),运用经济、行政及法律手段,发挥了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职能,卓有成效地管理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主要政策是值得研究、借鉴的。
1987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傅春寰;
<正>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从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化开始的。这对资源十分贫乏的日本来说,如何确保进口所需的原、燃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面对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来说,如何开拓海外市场,使日本经济国际化,这又是摆在日本面前的一个难题。综合商社在解决日本经济发展特别是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难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87年04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敏行;
<正>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逐渐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那部分价值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称为折旧费,折旧费与固定资产价值的比率为折旧率。因折旧费通常是按固定资产予计的可使用年限平均计算的,因此,折旧率通常是由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来反映。日本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通常是以期间和年数来计算的,特殊情况下也有不以使用期间的长短,而是按设备使用的生产数量和消耗数量来确定的,必要时也有不按年数而是按月数计算的,本文论述的是通常情况下的按年数计算的使用年限。
1987年04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玉玲;
<正>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就进入高速发展中时期,尔后又出现了所谓“超热化”的高速增长,使日本很快地成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日本由一个后进的工业国发展成为同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经济大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运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87年04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易显石;
<正> 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把“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侵华战争迅速扩大到全中国。对于深受这场侵略战争之害的亿万中国人民,以及尊重历史事实,站在正义立场的大多数日本人民来说,“七·七”事变的性质和起因那是十分清楚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有那么一些人,违背历史事实,甚至颠倒是非,在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把挑起“七·七”事变的责任推给中国方面。不管这样做的人是有意还是
1987年04期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育文;
<正> 1928年,是张作霖任北京军政府大元帅的最后一年,由于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实行强硬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致使中日关系日趋恶化。田中内阁为了执行“满蒙积极政策”,与张作霖就“满蒙铁路问题”举行多次谈判,甚至强硬地要求张作霖完全地和无条件地实现“二十一条”的全部条款。但是,张作霖没有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1987年04期 51-5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小林正;张兢;
本文作者小林正,退休职员,1909年8月生人,现住静冈市。作者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后汉书·倭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关古代中日关系研究,对邪马台国持九州说,曾先后用一百二十余天赴现场考察。最近,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倭国王帅升等”研究——“倭国王帅升等”乃熊本县球磨郡免田町》和《<汉书>如淳注“如墨委面”之研究》等论文寄给本刊,希望与有志于斯的中国学者共同探讨。今将其中一篇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1987年04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威周;史学善;李彩华;
<正> 每个民族,无论是大的或是小的,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贡献,这种贡献也就使它的文化(当然包括哲学思想)同其各它民族的文化区别开来。日本哲学思想史作为全人类哲学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鲜明的区别于其他民族哲学思想史的特点。
1987年04期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兴国;
<正> 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一部本国已然佚失的作品,在日本得到珍藏和传布,千余年后又复归故国,拂去岁月风尘,重新闪现出它的文学价值。这部作品就是唐传奇小说《游仙窟》。《游仙窟》在日本的流传及版本《游仙窟》问世于初唐时期,题为
1987年04期 67-7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泓;
<正> 在日本战后派文学中,有一位独特的人物—安部公房(1924——)。他从唯美主义走上超现实主义的先锋派艺术的道路。因其发表作品的时间略晚于执战后文坛牛耳的野间宏等人,故被列为第二战后派。安部公房出生后不久即随父母前往当时的满洲奉天(即今沈阳市),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直到日本战败后回国。早年的这段经历,对他文学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道路终点处的路标》(1948)、《野兽们向往故乡》(1957)等作品就写了作者在殖民地的生活及战败体验。
1987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春;
<正> 目前,日本的对外投资总额仅次于美国、英国和西德、居世界第四位。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表现三方面;一是投资的主要对象是以劳动集约型的制造业为中心,以获取兼价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权为目的;二是为了确保稳定的能源供给,投资偏向于亚洲和拉丁美洲,重点开发各种矿物资源;三是为了促进日本的商品输出和占据海外市场,以
1987年04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横松宗;方如伟;
本文系横松宗先生1987年7月在辽宁大学一次学术报告会上的发言,后由作者修改后惠赐本刊。本刊编排时,对译文文字作了一些技术处理。作者横松宗,1913年生人,专攻中国思想史、教育史,曾任九州中国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教育学入门》、《战后民主主义与教育》、《鲁迅的思想》、《鲁迅——民族的教师》等。
1987年04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叶宗敏;
<正> 纵观日本古典文学,其中和歌的咏叹似乎处处皆有。这广义的和歌,是包括俳句在外的一切古典诗歌的,如长歌、短歌、旋头歌等等。不论是哪一种歌体,其形式都是五、七调或者七、五调,以下统称五、七调。现有些同志提出了“和歌格律受五七言唐诗的影响”之见解,毫无
1987年04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乌丙安;
<正> 1985年(昭和60年)是日本民俗学奠基人柳田国男诞生110周年,当年的日本口承文艺学会大会便选在关西地方兵库县姬路古城召开,这里的福崎町辻川村就是柳田国男的诞生地,他诞生的故宅至今还按原样保存得完好无损,被兵库县指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举行学术年会意义重大。
1987年04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春;
<正> 为了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农业经营情报,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1987年8月14日,千叶县经济联合会首创了全国第一家直接向农户传逆农业经营情报的电话服务中心。电话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农业经营情报主要有四类;一、水稻、蔬莱、果树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二、最新的肥料、农药、栽培设施;三、天气演变情况和防害措施;四、农产品的市场行情。电话服务中心的各种农业经营情报,是由县经济联合会农业生产技术普及
1987年04期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为民;
<正> 日本政府的咨询机构,经过战后四十年来的不断调整,已基本形成了跟国家政策的各领域对口,分工细密的咨询网络。各咨询机构在沟通政府和民间的信息交流等方面,对日本国家的决策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从总体上看,日本政府的咨询机构主要包括政府直属的咨询机构和半官方的“思想库”。
1987年04期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琳琳;
<正> 冠礼,是我国古时表示成年的礼仪,是人生第二大礼,男子大约在二十岁左右时举行。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天武天皇十一年(683),日本仿照唐冠礼制,制定了结发加冠制度,当时的冠,有漆纱冠和圭冠两种。冠礼仪式,又称“元服”,《续日本纪》载,和铜七年(714)六月,“皇太子加元服”,此处所指的皇太子,即后来的圣武天皇。将元服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是在平安时代的清和天皇(858——876年在位)时。古代日本,元服的主要内容包括:1.请贵人为冠
1987年04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世;
<正> 电视画面的显像,是应用电子技术对静止的或活动的景物的影像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再将电信号通过电视显像管显示而成的。其中,显像管的显示作用是完成电视画面的重要环节。由于显像管体积大,而且制造工艺很落后,现在的普通电视机只能固定某一物体上观看,观赏效果也不理想。近年来,一种能像电影影幕那样挂在墙上,而且,清楚得如同亲临其境的电视机已经问世,它就是液晶电视机。
1987年04期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春;
<正>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各企业和各研究机构为中心的分散的独立的科技开发战略已发生新的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开发体制的变化。70年代后,随着科技开发重点向电子产业和新材料领域的转移,在日本发生了第二次研究所热潮。对于日益高涨新技术研究热潮,日本政府不
1987年04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哲;
<正>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化——包括其中的道德规范、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溶入了不少西方文化的成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文化摄取西方文化要素,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日本文化,并成为促成日本近代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近代日本文化经历了一个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而且目前这一过程仍在不断深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近代以来,日本成
1987年04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世春;
<正> “富士通”是当今日本最大的电脑制造厂商。而且,是日本唯一不依赖国外技术,完全凭自己的力量发展电脑生产的。“富士通”创建于1935年。当时仅有资本300万日元,连生产厂房还是从“富士电机”借用的。但它创业伊始就大胆地瞄准了电脑生产。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富士通”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兆日元、年销售总额9000亿日元、职工总数3万人的日本电脑生产业的骄子。
1987年04期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