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办刊理念 深化日本研究 
——浅谈学术研究与学术杂志及《日本研究》的特色 
 
崔新京 
 
学术研究与学术杂志之间,是共存共荣的孪生关系。学术研究是学术杂志的根基和本源。学术杂志则是学术研究的依托和展台。学术杂志如脱离学术研究,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术研究如撇开了学术杂志,则易闭门造车、举步维艰。《新青年》杂志是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一代名刊,它不仅译介西方各种思潮,传播五四新文化,并且孕育出一代“新青年”知识群体。创始人陈独秀的豪言壮语掷地有声:“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改观。”而对中国五四文学影响深刻的日本白桦派文学,则是以百年前创刊的文艺杂志《白桦》定名的。《白桦》杂志积极介绍西欧的文艺思想及梵高、塞尚等后印象派的作品,还大量刊登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张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促进了日本近代文学重要流派白桦派的生成发展。因此,确认学术研究和学术杂志之间共存共荣的孪生关系,是我们思考日本研究深化与专业杂志出版的一个基本前提。
关于学术杂志的定位和功能,国内学界、杂志出版界多有说法。曾有人将新中国后的杂志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园地”、“阵地”、“平台”。新中国成立初期,杂志是少数志趣相投者自由写作的“园地”;“文革”期间,杂志变成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新时期以来,杂志被当作学者展示研究成果的公共“平台”。并且认为,应当反思上述三种杂志理念,重新回归学术本位,将学术杂志视为学术生产部门。笔者以为,在强调学术创作主体的意义上,这种“部门”说颇有道理。但在强调学术杂志的创造主体性的同时,却又忽略了学术杂志的功能多样性。在整个学术生产流程中,学术杂志具有判别、鉴定以及传播、转化学术论文的功能;经过学术杂志的判别、鉴定,学术论文才能转化为学术成果,并得到社会承认。在本质上,学术杂志是一个兼有“园地”、“阵地”、“平台”、“部门”多种功能的学术创造主体。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术杂志还会增添新的时代定位和功能。因此,确认学术杂志的学术创造主体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是我们思考日本研究深化和专业杂志出版的又一个基本前提。
我国正式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杂志及准学术杂志,2009年有3256家,其中高校学报类学术杂志有1300多家。日本研究学术论文不仅散见于这些学术杂志,也集中发表于具有公开刊号的五大日本研究学术杂志,即《日本学刊》、《现代日本经济》、《日本问题研究》、《外国问题研究》(原《日本学论坛》)、《日本研究》。2009年,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杂志共发表了2927篇日本研究论文,五大日本研究学术杂志刊登了371篇(粗略统计)日本研究论文。
在371篇日本研究论文中,涉及“世界金融危机与日本”研究热点问题的20余篇,专论民主党政治外交政策的约20篇,分析日本农业经济问题的约20篇,并且还有评介日本网络文学、动漫产业最新现状的研究成果。可谓琳琅满目,成果丰硕。与以往相比,中国的日本研究已经有了可圈可点的长足发展:不仅注重基础研究,门类齐全,系统完整,而且力求关注现实性和应用性,对日本现状的分析、研究也相当深入。其中亦不乏力作和精品。但总体而言,当下中国的日本研究依然缺憾颇多:大同小异,重复劳作,少见有分量、有见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伴有急功近利、浮躁肤浅风气。西方的日本研究已经屡有扛鼎之作,如赖肖尔的《日本人》、埃莫特的《太阳也会西沉》、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沃格尔的《日本名列第一》等。相形之下,难怪有人嘲讽道,中国的日本研究数十年来未有扛鼎之作。究其原因,自然有社会、文化、思想等诸多层面的因素,但日本研究学术杂志也难辞其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本研究杂志的办刊理念、定位及功能加以深刻思考、重新认知。
 
一 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应成为日本研究学术产品的创造主体
 
拒绝废品,减少次品,保证正品,多出精品,这是日本研究杂志起码的工作职责。日本研究学术杂志不单单是日本研究学术生产过程的组织者。最能体现创造主体本质特征的,则是其学术引领功能。国内日本研究学术杂志的稿源,目前多为被动接受的自然来稿;栏目也大多按专业门类设置,长年不变。可见主体意识不浓,办刊理念显然滞后于时代步伐。日本研究学术杂志的学术使命,就是要在学术课题的设计、学术研究的指向、学术范式的构建、学术风气的推行等诸多方面,担当学术引领职责。当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创办《新青年》,引领了中国五四新文化大潮。胡适“整理国粹”,曾计划开展整理中国文化典籍的浩大工程。今天,日本研究学术事业也是一项课题繁多、门类齐全的浩大工程。作为日本研究学术产品创作主体的日本研究杂志,也应当发挥学术引领的主导作用。
 
二 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应成为孕育、荟萃日本研究学术精英的摇篮
 
大凡一个思潮的风行、一个学派的形成,通产伴有一个精英群体的诞生。而精英群体的育成,往往离不开学术杂志的荟萃作用。五四新文化知识群体的出现,得益于《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日本近代“白桦派”文学流派的形成,有赖于《白桦》杂志的刊行。对于“中国的日本研究数十年来未有扛鼎之作”的批评,笔者以为,严格地说,应该是中国的日本研究数十年来未有推出扛鼎之作的精英群体。扛鼎之作尽管是个人作品,但绝不可能是个人私见,而是精英群体共同探索、互相影响的学术结晶。因此,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提升培养学术精英、育成精英群体的功能,对于推动中国的日本研究早出扛鼎之作,似乎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日本研究学术杂志与日本研究精英群体是资源共享、互动互惠的。日本研究一代名刊的成就,必定依赖于日本研究精英群体的学术支持。
 
三 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应成为国人全面了解、理性认知日本的智库
 
中国的日本研究有两个发展指向:既有“深化”的指向,即学术研究的理论化;也有“浅化”的指向,即学术研究的世俗化,将日本研究的学术成果潜移默化为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和认知。时至今日,中日民众之间仍然存有许多文化误读。造成文化误读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曲解知识。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日本对美国的了解要比美国对日本的了解深刻全面得多。”虽然,不能借用托夫勒的话,说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要比中国对日本的了解深刻全面得多,但国人对日本的了解、认知尚有肤浅片面之处,却是无可否认的。因此,提供正确解读日本的知识读本,使国人能够全面了解、理性认知日本,则是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四 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应成为学者交流日本研究成果、展开国际对话的学术平台
 
目前中国的日本研究有一个明显特征或发展瓶颈,这便是“自说自话”。所谓“自说自话”,是指自己研究自己的,自己发表自己的,没有把国际交流与国际对话作为研究基础。有人曾批评说,中国的日本研究水平不高,中国学者很难与日本学者平等对话。此话虽然刺耳,且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对针对中国的日本研究“自说自话”这一现象而言,还不无几分道理。就连中国的日本研究学界每年举行的许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学者频繁访日的学术活动,也或多或少留有“自说自话”的痕迹。在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中日学者之间至今尚未实现融会贯通的国际对话。摆脱这一学术僵局,与日本学者展开平等的、真正的、有价值的国际对话,与各国学者加强日本研究学术成果的学术交流,进而推进中国日本研究的深化及其与世界的链接,无疑是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的历史使命。
当下,中国的日本研究学界缺憾颇多,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界也困难不少,因而更需要二者携手并肩、共同发力,积极推进中国日本研究的深化及其与世界的链接。
 
五 《日本研究》的办刊特色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日本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家公开出版的综合性日本研究学术刊物。为了向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咨询,促进科研的开展和便于学术交流,早在1970年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即创办了不定期的内部刊物《日本问题》杂志,选登所内科研成果。至1985年1月,共出版了31期,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85年,经报国家出版总署批准,在原《日本问题》的基础上,更名为《日本研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日本研究》的创办,得到了国家及有关领导的关怀。国家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王震,亲自为刊物书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题词。孙平化、符浩、林林等先后欣然挥毫留墨。张香山、孙平化等中日友好前辈尚多次为刊物撰写文章。《日本研究》的公开发行,填补了我国日本研究领域学术刊物的空白,为国内日本研究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场所,收到了很多的好评和支持。
《日本研究》也受到日本政界、学界的重视。《朝日新闻》以头版头条消息大篇幅地报道了《日本研究》的公开发行,并较详细地介绍了第一期的内容,指出这是中日友好关系日益发展的象征。《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神奈川新闻》等报刊,都曾刊文介绍《日本研究》及其刊登的文章。
《日本研究》创刊以来就成为日本研究界重要的阵地,作为国内一流的日本研究权威学术杂志,受到国内外同人的认可和好评。很多有分量的日本研究成果,受到读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日本研究》已经成为了解日本、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学术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评价体系,于1998年启动,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数量占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日本研究》当年便作为13种国际问题研究类杂志入选(1998、1999年度),2007年再度入选(20082009年度),表明《日本研究》在国内日本问题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1970年的《日本问题》到今天的《日本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凝结了杂志社几代学人的心血,在学界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良好的口碑。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研究》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色,主要表现于五个“突出”:学术性、综合性、先导性、现时性、交流性。
(一)突出学术性
学术质量是学术刊物的灵魂,学术规范是学术质量的一个保证。《日本研究》始终把重视杂志的学术性放在首位。关注国内日本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动向,对刊发的稿件严格把关。论文力求学术见解独到、学术资料详实、学术语言规范。《日本研究》常设特色专栏“名家专论”,邀约一流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刊发代表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文章,扩大日本问题研究在学界的影响。此外‘《日本研究》还特别关注基于前沿领域里的创新论文,同时也关注学术资料丰富的综述性的文章。
(二)突出综合性
人文社科类期刊,一般分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与专业性学术期刊,二者在各个方面的定位有着很多不同,相比较又各有长短。《日本研究》则兼具了这两类期刊的长处。《日本研究》只刊登涉及日本人文社科领域里的学术问题,相比较国内其他综合性期刊属于研究领域比较单一的专业性期刊。但日本问题涉及日本社会所有人文社科领域的全部问题(经济、历史、文化、法律、教育、宗教,等等)及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关联,所以其综合性非常突出,这是《日本研究》在同类期刊中的特色之一。就国内日本问题研究的专门杂志而言,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多侧重于日本经济、政治历史、文学与文化三个大部分。但《日本研究》除了这些传统领域的研究之外,对于其他领域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我们已经或将要设置“法律研究”专栏、“宗教研究”专栏、“农业问题研究”专栏、“网络文学研究”专栏、“中日法制比较研究”专栏、“中日证券比较研究”专栏等,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展示我国日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日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突出先导性
因为编辑人员就是相关专业的学者,长期从事日本问题研究,熟悉中日两国的学术动态,有着较高的学术敏感。根据日本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当下热点以及对国内日本研究现状的把握,有指向地培养日本问题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向专家学者大体设立研究方向,比如日本经济犯罪问题、网络文学问题、食品安全、信访制度问题等等,这些题目的设置,大多是我们在经过深入研究、广泛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的,然后再通过与该专业领域的学者沟通交流,以组稿专栏或者连载的形式刊登,把有关日本社会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学术解析,突出了《日本研究》在日本研究领域的先导性。每期刊载国内一流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以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四)突出现实性
国际问题类期刊都重视时效性。中日关系是中国双边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为国家战略服务”是《日本研究》的特色和重点之一。据有关数据统计,高校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的比例在各个机构中处于首位,很多高校里设置的专门研究机构更是承担了重要任务,多项调研报告被采纳,并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的重要批示,并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研究》依托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这个学术机构,注重对日本问题的现实性研究,及时把研究成果刊载于杂志之上,还把国内学者的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杂志之上,以供学界和政府部门参考和采纳。这些现实性学术研究成果的公开发表,为国家有关部门在处理两个关系上提供了学理支持和理论指导。
(五)突出交流性
《日本研究》作为一个学术平台,在国内日本研究领域里发挥着重要的交流作用:(1)作者通过稿件的发表,与读者进行学术交流;(2)《日本研究》辟有“日本学者论坛”,每期都刊发日本学者的稿件,促进中日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3)《日本研究》还定期召开国际学术会议,邀约国内外高水平的日本问题研究者举办学术会议,出版热点问题专刊。除此之外,我们也关注其他国家的日本研究,开始尝试与其他国家的日本研究学者沟通,邀约其在《日本研究》上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扩大这种交流性的范围,力争把《日本研究》打造成具有国际交流性质的学术期刊。
《日本研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日本研究专业杂志,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并面临着新的任务。我们愿意同国内同人一道,对日本研究杂志的办刊理念、定位及功能加以深刻思考、重新认知,更好地为我国的日本研究事业服务,促进我国日本研究的深化及其与世界的链接。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创办日期:1972年
主管部门:辽宁大学
主办单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编辑出版:《日本研究》杂志社
杂志主编:崔 岩
杂志刊期:季 刊
国外发行: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通讯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邮政编码:110036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27/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048
订 购: 《日本研究》杂志社
电 话: 024-62202254
传 真: 024-62202253
Email: japanstudies1972@126.com

访问量:87429